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专题

深建工独家建城秘密 招标方中标方拥有同一个高管

| 2014-05-08 14:26:35发布 | 浏览 149 次


    深建工独家建城秘密

     招标方与中标方拥有同一个高管


  4月28日,本报以《半岛另类“鬼城”》为题报道了青岛胶州市打造国内最大别墅群——少海新城一事,引发外界对开发商违规狂建别墅的质疑。


  《华夏时报》记者深入调查还发现,在少海新城建设中,存在大量违法违规行为,如企业串通做局,操纵工程招投标、违法转包工程、虚报工程量等,而有关方面“技巧性”操作土地招拍挂,向特定对象输送土地的做法更令人称奇。


  独家建城生意


  4月26日上午,胶州市少海新城香港路北侧的欧洲镇工地静悄悄的,路边标记着施工单位“深圳建工”的围档阻挡着外来车辆的进入。与工地一墙之隔的警务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工地停工很久了。


  据了解,欧洲镇是少海新城的商业项目。按照当地政府的设想,定位为旅游新城的少海,将通过包括欧洲镇在内的几个重点项目,承接游客的购物、娱乐、文化消费需求,著名商家“奥特莱斯”也有意落户其间。


  记者掌握的工程资料显示,欧洲镇工程2010年10月完成招投标,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深建工)中标。招标公告显示,该工程工期为600天。这意味着,其竣工日期应在2012年6月左右,至今已经拖沓近两年。


  如欧洲镇一样远超约定竣工时间的还有另一个商业项目板桥镇。该项目原定的竣工日期是2012年年底,至今逾期一年有余。


  “这些工程都是深建工的,整个少海新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是深建工的独家生意。”一位参与少海新城基建施工的某企业负责人对深建工独揽这么大的生意颇为感慨。


  记者掌握的4份招投标材料证实了上述说法。少海新城在2010年到2011年间进行的4次基建工程招投标,全部由深建工中标。记者核算获知,工程中标总造价高达35.72亿元。其中,《少海新城北湖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一期工程》中标价7.826亿;《少海新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二期工程》中标价8.66亿;《少海新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三期工程》是8.876亿;《少海新城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四期工程》是10.36亿。


  上述工程包括修建道路、路桥、绿化景观、人造岛、湖底清淤等基建工程,还包括板桥镇、欧洲镇商业项目,以及一座名为慈云寺的寺庙工程。据称,胶州历史上寺庙众多,其中慈云寺较为著名。


  记者还注意到,这4期工程的招标文件上,原预计造价均为5亿元,即共计20亿元。而后来的中标价格显示,超出预算75%。


  招标方与中标方


  为何深建工能独揽少海新城的基建工程?记者调查发现,招标方和中标方竟然是同一人。


  少海新城是胶州市政府与青岛市源洲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青岛源洲)的BT项目,后者为融资建设方。公开资料显示,青岛源洲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为3.68亿元,由深圳市思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思源)全资入股,后者的控股股东为深圳中洲集团。


  深建工的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其控股方为深圳市金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后者目前已更名为深圳建工控股,法人代表名叫邱新成,兼任董事长。深建工的股东信息显示,自2010年12月后,邱新成即是公司董事。而据记者了解,邱现已出任深建工董事长。


  查询邱新成资料可知,他曾先后担任中洲集团下属企业惠州中洲公司、青岛源洲公司的法人代表。最为重要的是,邱新成目前仍是青岛源洲的控股方深圳思源的总经理。


  也就是说,在少海新城的建设中,招标方青岛源洲和中标方深建工,竟然拥有同一个高管邱新成。


  “青岛源洲与深建工的这种关系,谁相信招投标中没有特殊操作?”一位参与少海新城工程建设的人士说。


  而上述人士向记者提供的举报材料,则清楚地显示相关工程中存在违法违规操作。


  “我从转包方手中接了其中一项工程,2010年12月进场施工,但这项工程发布中标公告的时间是2011年12月。先干活,后搞假投标,这显然是违法的。”该负责人提供的承包合同、中标公告的日期,证实了上述说法。


  他还向记者举报,深建工中标后,其将某项需要有一级施工资质的工程,分包给只有二级施工资质的浙江某企业,后来,这家浙江企业退出,工程又分包给一家名为青岛昌林的公司。而事实上,青岛昌林并无该类工程的施工资质,于是这项工程才转包给自己。“深建工将工程分包给没有资质的公司,也是违法的。”他说。


  记者此前曾向青岛昌林、深建工求证,昌林公司承认不具备相应施工资质,而深建工对此未予回应。


  工程超预算数倍


  记者在胶州采访发现,胶州新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少海新城等重点项目基建工程四处开花。据了解,其中被别墅包围的少海新城,仅道路等基建工程投入即接近40亿元。一个一年公共财政收入只有56.6亿元(2013年)的县级市,如何承担如此巨额投资。


  而BT模式无疑令少海新城进入建设快车道。不过,这种先由项目方垫资建设的合作模式,最终仍须由财政“买单”。如果不加强审计和监督,尚未形成完备约束机制的BT模式,极易出现工程预算大幅增长等负面效应。


  记者获得的两份施工合同显示,所列工程的造价为5000万,条款约定,承建方只能获得工程的64%,其余36%(含税)由投资方(青岛源洲)、总包方(深建工)、转包方(青岛昌林)分享。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上述三方的分配比例分别为17%(含税)、1%、18%(含税)。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投资方、总包方、转包方不干活却分成,而在于作为投资方的青岛源洲竟然参与抽成。”负责该工程施工的企业负责人反问,天下哪有自己投资请人做工程,自己还抽成的事?“因为最终是政府买单,所以就出现了多方合谋让政府当冤大头的事。”他说。


  这位负责人进一步指出,因为各方都有提成,做大工程预算成为必然。他回忆,这项后来消减为5000万的工程,最初预算造价为1.2亿元。而事实上,工程最终审计时,其结算总额为2500万元。而作为唯一施工方,这位老板只分得其中的64%,即大约1600万元。


  “我将实际的施工量上报后,转包方青岛昌林私下虚报工程量50%,虚报工程款高达800多万元,竟然获得了总包方深建工、项目业主少海发展管理处的签字认可。被我发现后举报,他们最终不得不进行核减。”上述负责人手握一摞工程量结算单对记者说。


  少海发展管理处曾向记者证实,确实存在虚报工程量一事,已被纠正。


  一位接近胶州市政府的企业负责人表示,以少海新城的一条道路工程胶马路为例,在工程招标时,该道路的造价预算为3300多万元,而最终审计结果是8100万元,超预算约150%;鄱阳湖路也同样如此,几千万的工程,最终结算额超过1亿。


  记者日前前往胶州市审计局核实胶马路工程结算额远超预算、鄱阳湖路工程最终审计额等问题,该局交能科负责人拒绝透露相关信息。而该局办公室徐主任表示,要请示领导后,才能确定能否提供相关信息。


  招拍挂疑成定向


  乱象似乎躲藏在少海新城建设的各个环节。


  今年2月,胶州市公开出让14宗地块,相关地块均处于少海湖周边。招拍挂结果显示,7家公司获得了上述土地。令人惊讶的是,这7家公司分别叫安洲、乐洲、明洲、亮洲、凯洲、林洲、丽洲,名字中均带“洲”字。除丽洲外,其余6家公司均是新公司,均在去年12月27日成立。


  记者调查发现,这7家公司的出资人都是青岛源洲。这意味着,作为少海新城基建投资方的青岛源洲包揽了上述所有出让土地。


  为何所有土地由一家企业获得?程序是否合法?4月24日,记者前往胶州市国土局采访,负责招拍挂工作的张科长证实,上述土地确由源洲拿下,但所有程序合法。因为每宗土地的竞买企业只有一家,所以出现了这种结果。


  公开报道披露,7家公司在竞买这14宗土地时,共缴纳了7.7亿元保证金,而实际成交总额不到8亿元,保证金占成交额的比例为95%以上。前述张科长并不讳言,在投标前,他们要求参与企业必须缴纳90%的保证金。而按照土地招拍挂相关法律法规,竞买保证金比例下限为20%。


  “只要高于20%即合法,但具体定多少,我们自行确定。”张科长说。对于设定90%的保证金涉嫌向特定对象输送土地的质疑,张称没有这样的想法。


  对于竞标企业是否真实缴纳了保证金的问题,张先以“可能缴了”回应,后又称“可能通过政府部门开了(材料)”,始终拒绝出示保证金缴纳凭证。


  “据我们了解,青岛源洲目前资金压力很大,哪有能力缴纳这7.7亿的保证金?”一位多次与青岛源洲接触的企业负责人说。


  记者5月7日致电青岛源洲董事长王玉林,他承认14宗土地均由青岛源洲获得,但对于竞买土地是否缴纳7.7亿元保证金一事,他以不清楚作答。

                                                                 

                                                                        (华夏时报)

评论

    暂无